年轻人想过安逸的生活,该被鄙视吗?
作者: 博爱
发布时间: 2019年09月07日 12:04:02
——TG原创作者 敏达
北京的一位女性求职者在一档求职招聘节目上寻求一份行政助理的职位,她对工作的期待是:薪水5000左右,不需出差,工作较轻松。当现场嘉宾得知她的前一份工作是公关公司项目
经理时有人立马质疑,“为什么你要从一个有挑战、有前途的岗位辞职,来找寻这么一个没有太多技术含量,没有什么发展前景,收入也更少的工作?”
姑娘的答案是:原来的工作经常全国各地出差,几乎成了空中飞人,身体吃不消,并且几乎没有业余生活,感觉非常累,很孤独,今年都25岁了,周围的同学、朋友一个个都结婚生子,自己想安定下来,过平凡、轻松的生活。
话音刚落,一位嘉宾便开始嘲讽她:“太搞笑了,你说你现在都25岁了,照你的说法我已经40岁高龄了......你那么年轻就停止了奋斗,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
这时另一位嘉宾开始反驳,“人家一个25岁的女孩儿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觉得孤独,想谈恋爱,想早点结婚生子难道有错吗?”这场面真是有点尴尬,不过大快人心。
职场中人难道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在这个压力重重的社会一定要苦哈哈的朝着成功的方向奋斗吗?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

01
现在流传甚广的立志鸡汤文都告诉年轻人:只要肯奋斗,就一定会成功;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什么时候都不晚;要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谋求职位和收入的上升......微信上充斥着“月入6位数,我是怎么做到的?”“在深圳10年我买了3套房”之类的奋斗檄文,它们教人怎么奋斗,可是却很少有教人怎么生活。
我很欣赏的一位生涯教育领域的培训师L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有一次我问他,“北京的雾霾那么严重,你们怎么生活?”,“北京的房价这么高你们怎么安家?”
他答:我经常在外讲课,一个月回北京住不了几天,为嘛要在北京买房定居?一个庞大的国家才做20年发展纲要和五年规划呢?我想那么多做什么?北京的雾霾被渲染得太严重,其实国内其他城市并不比北京好多少!”
当他说这些的时候,是那么的淡定、从容,他在没有课的时光里最喜欢的是写字、画画、研习茶道,内心指向国学传承。我欣赏他的定见,甚至羡慕他活在当下的智慧,没有被世俗奴役的灵魂是多么美好,人为什么非要按所谓的成功人士指定的方式生活?
创新工场创始人,前谷歌(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前李开复先生在罹患淋巴癌之前最喜欢宣扬的是自己多么敬业,典型的案例是:他睡觉时电脑就放在枕边,一听到邮件提示音便从床上跳起来无时差回邮件。
生病之前他认为这样的自己特别厉害,非常敬业,相当有效率,可长期违背生理规律,忽视生理和心理正常需求的回报就是病痛,生病之后他才顿悟自己原先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和无知。这让我想起早些年宣传某些同志为了干革命抛妻弃子一样,这种价值观实际上是反人性并且禁不住推敲的。

02
在重庆有些小面馆的生意特别好,大清早开门营业,食客络绎不绝,店里店外人满为患,不过即使这样好的生意,晌午刚过就打烊。有人就纳闷儿有钱为什么不赚?还问老板为什么不多请人、找店长多开几家连锁店赚更多的钱?这时老板一定反问, “钱是能赚完的吗?让自己那么累干嘛!”
电影《泰囧》里也有类似的情节,王宝强扮演的角色是个做饼的师傅兼店主,徐峥是一个金融投资人,当他得知宝宝的饼店生意不错,挣钱不少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跟他合作,跟他谈商业模式,谈开加盟店云云,尽管之前徐峥一直瞧不起王宝强。但是更像个手艺人的宝宝只想认真做饼,用心经营好这个小店,享受做饼的过程,过安稳、舒适、自由的生活而已,这实际上是价值观的差异。
我家楼下有个麻将馆,老板50出头,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年轻时读过大学,开过厂子,做过生意,现在一面上着一个清闲的班,一面经营着这家麻将馆,随时看他都是一副自得其乐,身心极度放松的样子,简直让人嫉妒。
小区内的老年人是这儿的常客,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在旁看人打麻将的中年人,他们通常在下班回家收拾好家务事后,买上啤酒,抽上烟,边看边与牌桌上的人闲聊,初看这幅场景我是不大理解这个小店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的,观察了一段时日后,才渐渐明白他们实际上喜爱的正是这种浓烈的生活感和这般平实、舒心的状态吧。

03
奋斗不一定过得好生活,要过好生活也不等于不奋斗。过安逸的、压力不大的生活是一种人生选择,安逸并非懒惰,好逸恶劳将一事无成,相反要过舒心、均衡的生活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障的。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深表赞同:
为什么爱钱?